• <li id="46c4k"><dl id="46c4k"></dl></li><button id="46c4k"><input id="46c4k"></input></button>
    <li id="46c4k"></li>
    <li id="46c4k"><dl id="46c4k"></dl></li>
    <abbr id="46c4k"><source id="46c4k"></source></abbr>
    2016-07-18 18:48:51 來源:水泥人網

    《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

    為落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和《中國制造2025》戰略部署,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工業綠色發展,制定本規劃。

    一、面臨的形勢

    “十二五”時期,工業領域堅持把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工業作為轉型升級的重要著力點,把節能減排作為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抓手,大力推進技術改造,推廣節能環保新技術、新裝備和新產品,逐步完善節能減排工作體系,圓滿完成“十二五”目標任務。工業能效和水效大幅提升,規模以上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28%,實現節能量6.9億噸標準煤,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累計下降35%,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產能任務。工業清潔生產先進適用工藝技術大范圍示范推廣,開展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工業產品綠色設計推進機制初步建立。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規模穩步壯大,技術裝備水平不斷提高,五年利用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約70億噸、再生資源12億噸。節能環保產業快速增長,2015年節能環保裝備、資源綜合利用、節能服務等節能環保產業產值約4萬億元。

    未來五年,是落實制造強國戰略的關鍵時期,是實現工業綠色發展的攻堅階段。資源與環境問題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推動綠色增長、實施綠色新政是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共同選擇,資源能源利用效率也成為衡量國家制造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推進綠色發展是提升國際競爭力的必然途徑。我國工業總體上尚未擺脫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發展方式,資源能源消耗量大,生態環境問題比較突出,形勢依然十分嚴峻,迫切需要加快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綠色制造體系。加快推進工業綠色發展,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工業穩增長調結構的重要舉措,有利于推進節能降耗、實現降本增效,有利于增加綠色產品和服務有效供給、補齊綠色發展短板。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及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全面落實制造強國戰略,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高舉綠色發展大旗,緊緊圍繞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潔生產水平提升,以傳統工業綠色化改造為重點,以綠色科技創新為支撐,以法規標準制度建設為保障,實施綠色制造工程,加快構建綠色制造體系,大力發展綠色制造產業,推動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全面發展,建立健全工業綠色發展長效機制,提高綠色國際競爭力,走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發展道路,推動工業文明與生態文明和諧共融,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二)基本原則

    創新驅動,標準引領。促進工業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研發推廣核心關鍵綠色工藝技術及裝備。加快完善工業能效、水效、排放和資源綜合利用等標準,依法實施綠色監管,引導綠色消費。

    政策引導,市場推動。發揮政府在推進工業綠色發展中的引導作用,優化工業結構和區域布局,加強機制創新,形成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強化企業在推進工業綠色發展中的主體地位,激發企業活力和創造力,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改造存量,優化增量。加快傳統制造業綠色改造升級,鼓勵使用綠色低碳能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淘汰落后設備工藝,從源頭減少污染物產生。積極引領新興產業高起點綠色發展,強化綠色設計,加快開發綠色產品,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

    全面推進,重點突破。著力解決重點行業、企業和區域發展中的資源環境問題,充分發揮試點示范的帶動作用。積極推進新興產業和中小企業的綠色發展,加快工業綠色發展整體水平提升。

    (三)發展目標

    到2020年,綠色發展理念成為工業全領域全過程的普遍要求,工業綠色發展推進機制基本形成,綠色制造產業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和國際競爭新優勢,工業綠色發展整體水平顯著提升。

    ——能源利用效率顯著提升。工業能源消耗增速減緩,六大高耗能行業占工業增加值比重繼續下降,部分重化工業能源消耗出現拐點,主要行業單位產品能耗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部分工業行業碳排放量接近峰值,綠色低碳能源占工業能源消費量的比重明顯提高。

    ——資源利用水平明顯提高。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進一步下降,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進一步提高,主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穩步上升。

    ——清潔生產水平大幅提升。先進適用清潔生產技術工藝及裝備基本普及,鋼鐵、水泥、造紙等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水平顯著提高,工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明顯下降,高風險污染物排放大幅削減。

    ——綠色制造產業快速發展。綠色產品大幅增長,電動汽車及太陽能、風電等新能源技術裝備制造水平顯著提升,節能環保裝備、產品與服務等綠色產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綠色制造體系初步建立。綠色制造標準體系基本建立,綠色設計與評價得到廣泛應用,建立百家綠色示范園區和千家綠色示范工廠,推廣普及萬種綠色產品,主要產業初步形成綠色供應鏈。

    ? ? ? ? ? ? ? ??
    專欄1“十三五”時期工業綠色發展主要指標
    指標2015年2020年累計降速
    (1)規模以上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 18
    噸鋼綜合能耗(千克標準煤) 572 560
    水泥熟料綜合能耗(千克標準煤/噸) 112 105
    電解鋁液交流電耗(千瓦時/噸) 13350 13200
    煉油綜合能耗(千克標準油/噸) 6563
    ? ? ?乙烯綜合能耗(千克標準煤/噸) 816 790
    ? ? ?合成氨綜合能耗(千克標準煤/噸) 1331 1300
    ? ? ?紙及紙板綜合能耗(千克標準煤/噸) 530 480
    (2)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 22
    (3)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 23
    (4)重點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下降(%) 20
    (5)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 65 73
    ? ? 其中:尾礦(%) 2225
    ? 煤矸石(%) 6871
    工業副產石膏(%) 4760
    ? ? ? 鋼鐵冶煉渣(%) 79 95
    ? ? 赤泥(%) 410
    (6)主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量(億噸) 2.2 3.5
    ? ? 其中:再生有色金屬(萬噸) 1235 1800
    ? 廢鋼鐵(萬噸) 8330 15000
    ?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億臺) 46.9
    ? ??廢塑料(國內)(萬噸) 1800 2300
    ? ? ? 廢舊輪胎(萬噸) 550 850
    (7)綠色低碳能源占工業能源消費量比重(%) 12 15
    (8)六大高耗能行業占工業增加值比重(%) 27.8 25
    (9)綠色制造產業產值(萬億元) 5.3 10
    注:本專欄均為指導性指標,大多為全國平均值,各地區可結合實際設置目標。

    三、主要任務

    (一)大力推進能效提升,加快實現節約發展

    堅持節約優先,大力推進能源消費革命,提高工業能源利用效率,促進企業降本增效,加快形成綠色集約化生產方式,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導向,推進結構節能。把優化工業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作為新時期推進工業節能的重要途徑,加強節能評估審查和后評價,進一步提高能耗、環保等準入門檻,嚴格控制高耗能行業產能擴張。以鋼鐵、石化、建材、有色金屬等行業為重點,積極運用環保、能耗、技術、工藝、質量、安全等標準,依法淘汰落后和化解過剩產能。加快發展能耗低、污染少的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大力調整產品結構,積極開發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產品。大力推進工業能源消費結構綠色低碳轉型,鼓勵企業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快工業企業分布式能源中心建設,在具備條件的工業園區或企業實施煤改氣或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推廣綠色照明。實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行動計劃,在焦化、煤化工、工業鍋爐、窯爐等重點用煤領域,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分質利用。

    以先進適用技術裝備應用為手段,強化技術節能。全面推進傳統行業節能技術改造,深入推進重點行業、重點企業能效提升專項行動,加快推廣高溫高壓干熄焦、無球化粉磨、新型結構鋁電解槽、智能控制等先進技術。繼續推進鍋爐、電機、變壓器等通用設備能效提升工程,組織實施空壓機系統能效提升計劃。圍繞高耗能行業企業,加快工藝革新,實施系統節能改造,鼓勵先進節能技術的集成優化運用,推廣電爐鋼等短流程工藝和鋁液直供,推動工業節能從局部、單體節能向全流程、系統節能轉變。提升產品的輕量化水平,推廣復合材料、輕合金、真空鍍鋁紙等高強韌度新型材料,推廣超高強度鋼熱沖壓成形技術、真空高壓鑄造、超高真空薄壁鑄造等輕量化成形工藝。普及中低品位余熱余壓發電、供熱及循環利用,積極推進利用鋼鐵、化工等行業企業的低品位余熱向城市居民供熱,促進產城融合。實施工業園區節能改造工程,加強園區能源梯級利用,推進集中供熱制冷。

    以能源管理體系建設為核心,提升管理節能。貫徹強制性能耗標準,在電解鋁、水泥行業落實階梯電價、差別電價等價格政策。推動重點企業能源管理體系建設,將能源管理體系貫穿于企業生產全過程,定期開展能源計量審查、能源審計、能效診斷和對標,發掘節能潛力,構建能效提升長效機制。實施重點行業能效領跑者引領行動,帶動行業整體能效提升。圍繞中小工業企業節能管理,搭建公共服務平臺,組織開展節能服務公司進企業活動,全面提升中小企業能源管理意識和能力。加強工業節能監察,組織開展強制性能耗、能效標準貫標及落后用能設備淘汰等監察,實施重點行業、重點用能企業專項監察和督查,嚴格執行《節約能源法》和《工業節能管理辦法》等法規。進一步完善覆蓋全國的省、市、縣三級節能監察體系,支持完善硬件設施、開展業務培訓,切實履行監察職能。

    專欄2能效提升工程

    重點行業系統改造。鋼鐵行業實施高溫高壓干熄焦、燒結煙氣循環等技術改造;有色行業實施新型結構鋁電解槽、鋁液直供、富氧熔煉等技術改造;石化化工行業實施煉化能量系統優化、烯烴原料輕質化、先進煤氣化、硝酸生產技術提升等技術改造;水泥行業實施高固氣比熟料煅燒、大推力多通道燃燒等技術改造;造紙行業實施紙機高效成型、高效雙盤磨漿機等技術改造;紡織行業實施小浴比染色、氨綸單甬道64頭紡絲等技術改造。

    高耗能通用設備改造。在電機系統實施永磁同步伺服電機、高壓變頻調速等技術改造。在配電變壓器系統實施非晶合金變壓器、有載調容調壓等技術改造。推廣應用新型電力電子器件等信息技術。實施工程機械、農機、內河船舶用柴油機能效提升改造。到2020年,電機和內燃機系統平均運行效率提高5個百分點,高效配電變壓器在網運行比例提高20%。

    余熱余壓高效回收利用。在自備電廠實施煙氣系統余熱深度回收利用、超臨界混合工質高參數一體化循環發電等技術改造。推廣礦熱爐高溫煙氣凈化回收利用、冶金余熱余壓能量回收同軸機組應用、螺桿膨脹動力驅動等技術。到2020年,中低品位余熱余壓利用率達到80%。

    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焦化、煤化工行業重點推動產品結構優化,加大資源加工轉化深度,推廣整體煤氣聯合循環發電技術(IGCC)、焦爐煤氣制合成氨、甲醇或天然氣及煤粉氣流床加壓氣化等技術。工業鍋爐優先實施高效節能技術改造或清潔能源替代。工業窯爐重點推進全(富)氧燃燒、蓄熱式燃燒、燃料替代及余熱利用等技術改造。

    園區系統節能改造。開展風能、太陽能等分布式能源和園區智能微電網建設,提高園區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實施園區綠色照明改造,建設園區能源管理中心,加強園區余熱余壓梯級利用,推廣集中供熱和制冷。

    能效領跑者引領行動。在重點用能行業實施能效領跑者行動,開展企業能效對標達標,定期發布領跑企業名單及其指標,引導企業實施節能技術改造。發布《節能機電設備(產品)推薦目錄》和《能效之星產品目錄》。

    (二)扎實推進清潔生產,大幅減少污染排放

    圍繞重點污染物開展清潔生產技術改造,推廣綠色基礎制造工藝,降低污染物排放強度,促進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落實。

    減少有毒有害原料使用。修訂國家鼓勵的有毒有害原料替代目錄,引導企業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無毒無害或低毒低害原料,從源頭削減或避免污染物的產生,推進有毒有害物質替代。推進電器電子、汽車等重點產品有毒有害物質限制使用。繼續實施高風險污染物削減行動計劃,強化汞、鉛、高毒農藥等減量替代,逐步擴大實施范圍,降低環境風險。實施揮發性有機物削減計劃,在涂料、家具、印刷、汽車制造涂裝、橡膠制品、制鞋等重點行業推廣替代或減量化技術。推廣無鉻耐火材料。

    推進清潔生產技術改造。針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氨氮、煙(粉)塵等主要污染物,積極引導重點行業企業實施清潔生產技術改造,逐步建立基于技術進步的清潔生產高效推行模式。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東北地區等重點區域組織實施鋼鐵、建材等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水平提升工程,降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排放強度。在長江、黃河等七大流域組織實施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水平提升工程,降低造紙、化工、印染、化學原料藥、電鍍等行業廢水排放總量及化學需氧量、氨氮等污染物排放強度。推進工業領域土壤污染源頭防治,推廣先進適用的土壤修復技術裝備和產品。

    加強節水減污。圍繞鋼鐵、化工、造紙、印染、飲料等高耗水行業,實施用水企業水效領跑者引領行動,開展水平衡測試及水效對標達標,大力推進節水技術改造,推廣工業節水工藝、技術和裝備。強化高耗水行業企業生產過程和工序用水管理,嚴格執行取水定額國家標準,圍繞高耗水行業和缺水地區開展工業節水專項行動,提高工業用水效率。推進水資源循環利用和工業廢水處理回用,推廣特許經營、委托營運等專業化節水模式,推動工業園區集約利用水資源,實行水資源梯級優化利用和廢水集中處理回用。推進中水、再生水、海水等非常規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支持非常規水資源利用產業化示范工程,推動鋼鐵、火電等企業充分利用城市中水,支持有條件的園區、企業開展雨水集蓄利用。

    推廣綠色基礎制造工藝。推廣清潔高效制造工藝,以鑄造、熱處理、焊接、涂鍍等領域為重點,推廣應用合金鋼無氧化清潔熱處理、熱處理氣氛減量化、真空低壓滲碳熱處理、感應熱處理等高效節能熱處理工藝,無鉛波峰焊接抗氧化、氮氣保護無鉛再流焊接、高效節材摩擦焊等焊接工藝,綠色化除油、無鉛電鍍、三價鉻電鍍、電鍍鉻替代等清潔涂鍍技術,減少制造過程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推進短流程、無廢棄物制造,重點發展近凈成形、數字化無模鑄造、增材制造、新型防腐蝕等短流程綠色節材工藝技術,以及干式切削加工、低溫微量潤滑切削加工、鑄件余熱時效熱處理等無廢棄物制造技術,減少生產過程的資源消耗。

    專欄3綠色清潔生產推進工程

    重點區域清潔生產水平提升行動。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實施大氣污染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水平提升行動。到2020年,全國工業削減煙粉塵100萬噸/年、二氧化硫50萬噸/年、氮氧化物180萬噸/年。

    重點流域清潔生產水平提升行動。在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等重點流域實施水污染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水平提升行動。到2020年,全國工業削減廢水4億噸/年、化學需氧量50萬噸/年、氨氮5萬噸/年。

    特征污染物削減計劃。以揮發性有機物、持久性有機物、重金屬等污染物削減為目標,圍繞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實施工業特征污染物削減計劃。到2020年,削減汞使用量280噸/年,減排總鉻15噸/年、總鉛15噸/年、砷10噸/年。

    綠色基礎制造工藝推廣行動。重點推廣綠色的鑄造、鍛壓、焊接、切削、熱處理、表面處理等基礎制造工藝技術與裝備。到2020年,鑄件廢品率降低10%,鍛造材料利用率提高10%,切削材料利用率提升10%,電鍍和涂裝行業減少污染物排放30%以上。

    中小企業清潔生產推行計劃。提升中小企業清潔生產技術研發應用水平,開展政府購買清潔生產服務試點,實施中小企業清潔生產培訓計劃。繼續實施粵港清潔生產伙伴計劃,在其他地區推廣示范。

    工業節水專項行動。圍繞鋼鐵、紡織印染、造紙、石化化工、食品發酵等重點行業實施節水治污改造工程,實施用水企業水效領跑者引領行動,推進節水技術改造,在缺水地區實施工業節水專項行動,加強非常規水資源利用。

    (三)加強資源綜合利用,持續推動循環發展

    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加快建立循環型工業體系,促進企業、園區、行業、區域間鏈接共生和協同利用,大幅度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大力推進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以高值化、規模化、集約化利用為重點,圍繞尾礦、廢石、煤矸石、粉煤灰、冶煉渣、冶金塵泥、赤泥、工業副產石膏、化工廢渣等工業固體廢物,推廣一批先進適用技術裝備,推進深度資源化利用。深入推進承德、朔州、貴陽等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建設,選擇有基礎、有潛力、產業集聚和示范效應明顯的地區,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加強體制機制和運行管理模式創新,打造完整的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產業鏈。探索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區域協同發展新模式,發揮各地優勢,推動區域資源綜合利用協同發展,實施京津冀地區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協同發展行動計劃,建立若干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跨省界協同發展示范區。

    加快推動再生資源高效利用及產業規范發展。圍繞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紙、廢橡膠、廢塑料、廢油、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報廢汽車、廢舊紡織品、廢舊動力電池、建筑廢棄物等主要再生資源,加快先進適用回收利用技術和裝備推廣應用。建設一批再生資源產業集聚區,推進再生資源跨區域協同利用,構建區域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在電器電子產品、汽車領域等行業開展生產者責任延伸試點示范。促進行業秩序逐步規范,定期發布符合行業規范條件的企業名單,培育再生資源行業骨干企業。

    積極發展再制造。圍繞傳統機電產品、高端裝備、在役裝備等重點領域,實施高端、智能和在役再制造示范工程,打造若干再制造產業示范區。加強再制造技術研發與推廣,研發應用再制造表面工程、疲勞檢測與剩余壽命評估、增材制造等關鍵共性技術工藝,開發自動化高效解體、零部件綠色清洗、再制造產品服役壽命評估、基于監測診斷的個性化設計和在役再制造關鍵技術。引導再制造企業建立覆蓋再制造全流程的產品信息化管理平臺,促進再制造規范健康發展。推進產品認定,鼓勵再制造產品推廣應用。

    全面推行循環生產方式。推進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業拓展產品制造、能源轉換、廢棄物處理-消納及再資源化等行業功能,強化行業間橫向耦合、生態鏈接、原料互供、資源共享。因地制宜推進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物,鼓勵造紙行業利用林業廢物及農作物秸稈等制漿。推進各類園區進行循環化改造,實現生產過程耦合和多聯產,提高園區資源產出率和綜合競爭力。

    專欄4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工程

    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行動。重點推進冶煉渣及塵泥、化工廢渣、尾礦、煤電廢渣等綜合利用。到2020年,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達到21億噸,磷石膏利用率40%,粉煤灰利用率75%。

    再生資源綜合利用行動。在廢舊金屬、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報廢汽車、建筑廢棄物等領域,重點應用和推廣高效破碎、稀貴金屬成分快速檢測、多金屬綜合回收利用等重大關鍵技術裝備。到2020年,主要再生資源利用率達到75%。

    區域資源綜合利用行動。在京津冀及周邊、長江經濟帶、珠三角地區、東北等老工業基地,建立10個冶煉渣與礦業廢棄物、煤電廢棄物、報廢機電設備等協同利用示范基地,建設5個共伴生釩鈦、稀土、鹽湖等資源深度利用示范項目。

    再制造示范推廣。圍繞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盾構機等大型成套設備及醫療設備、計算機服務器、復印機、打印機、模具等開展高端智能再制造示范。圍繞數控機床、透平壓縮機等裝備實施在役再制造示范。到2020年,再制造產業規模達到2000億元。

    歡迎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cementren;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投稿請聯系:offce@cementren.com,QQ:1229919202業務咨詢:1891146119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第一永久在线观看| 黄色网址在线免费观看| 日本动漫丝袜腿交榨精漫画| 性xxxfreexxxx性欧美| 国产真人无码作爱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a在线视频app|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做夜欢视频九色| 亚洲一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1000部成人免费视频| 正在播放国产美人| 免费欧洲毛片**老妇女|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91| 日韩欧美亚洲视频| chinese乱子伦xxxx国语对白|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网站视频| www一级黄色片| yin荡护士揉捏乱p办公室视频| 最近免费观看高清韩国日本大全| 91精品全国免费观看含羞草| 免费jjzz在在线播放国产| 人妻体体内射精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人体模特| 男女疯狂一边摸一边做羞羞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视频| 国模欢欢炮交150视频| 国产超碰人人爽人人做人人添| 最近中文国语字幕在线播放视频| 四虎影院成人在线观看| 久久看免费视频| 欧美一区2区三区4区公司贰佰| 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色视频在线观看| 特级毛片aaaa级毛片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好| 综合人妻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欧美成视频无需播放器| 国产gaysexchina男同menxnxx| 久久综合第一页| 亚洲免费网站观看视频|